029-8731 5747

新闻资讯

强信心稳预期 中国完全能够对冲外部不利影响

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 时间:2025-04-14


“坚决反制,奉陪到底。”4月11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中方针对美方再次提高对华关税实施反制答记者问时坚决回应。

同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公布公告,2025年4月10日,美国政府宣布对中国输美商品征收“对等关税”的税率进一步提高至125%。美方对华肆意加征畸高关税,严重违反国际经贸规则,置美国自己构建的二战后全球经济秩序于不顾,也违背基本的经济规律和常识,完全是单边霸凌胁迫做法。中方对此强烈谴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关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等法律法规和国际法基本原则,经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公布公告,自2025年4月12日起,调整《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关于调整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措施的公告》(税委会公告2025年第5号)规定的加征关税税率,由84%提高至125%。其他事项按照《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关于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的公告》(税委会公告2025年第4号)执行。

公告指出,即便美方继续加征再高关税,已经没有经济意义,而且还将沦为世界经济史上的笑话。在目前关税水平下,美国输华商品已无市场接受可能性。如果美方继续关税数字游戏,中方将不予理会。但是,倘若美方执意继续实质性侵害中方利益,中方将坚决反制,奉陪到底。

自2月以来,特朗普政府就不断加码对华贸易措施,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升级。

“不合逻辑,这属于经济自残行为。”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在多次记者会上批评美国政府关税政策,“美国消费者要为此买单”。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表示,美国不应该用这种方式来破坏全球经济和各国间相互依存的经贸联系。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称,贸易战是极为负面的,没有人能在贸易战中获胜,所有人往往都会成为输家。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所副所长孙立鹏对中国工业报说,所谓“对等关税”,是特朗普上台后对外发动的“贸易战2.0”的体现,是前期针对个别国家或某一领域、产品关税的升级版。目前,美国国内存在一些滞胀风险。特朗普认为,可以牺牲短期经济利益,以换取美国经济长期转型,即通过贸易关税手段,实现所谓的贸易平衡,一定程度上扭转美国巨额贸易赤字情况。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王海兵也坚称:“这是一个损人不利己的政策。‘对等关税’是美国近年来典型单边主义、霸权主义、保护主义行为的再次体现,也反映出美国自身在政治、经济、贸易等多方面的困境。”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在全球市场波动加剧的关键时刻,中国“国家队”出手,坚定看好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前景,释放稳市强信号。

重磅政策出台、类“平准基金”发力、地方国资出手、险资发声、上市公司掀起增持回购潮……近日,多方力量正在形成合力,坚决维护中国资本市场稳定运行。

受一系列利好举措刺激,4月8日A股三大指数强势反弹,截至收盘,沪指涨1.58%,深成指涨0.64%,创业板指涨1.83%。港股亦明显回暖,恒生指数收涨1.51%,恒生科技指数收涨3.79%。4月10日,A股、港股持续强势反弹,显现韧性。

从历史来看,“关税战”是美国政府的惯用手段。自1776年建国以来,美国多次试图通过提升关税来摆脱经济困境,但都未取得预期效果,甚至适得其反。而从当下事态发展来看,美国政府显然也遭到关税政策的强烈反噬。

“对等关税”,看似是“追求公平”,实质上是向自己的部分支持者兑现诺言。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魏南枝认为,“特朗普政府希望通过关税杠杆迫使其他国家接受美国主导的贸易规则调整,同时,通过抬高贸易对象的进口成本,在美国国内实现制造业回流和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法学教授理查德·谢尔则更加直言,在关税这件事上,真实的原因就是美国国内政治。高关税承诺成功塑造了特朗普“美国工人保护者”的形象,帮他争取到关键地区尤其是中西部“铁锈带”的选票。重返白宫后,特朗普的“关税执念”进一步升级,将其视作解决所有问题的“万能钥匙”。美国《纽约时报》的评论认为,特朗普政府正在进行一场“豪赌”,这种混合重商主义与霸凌行径策略将给美国经济带来极大风险。

“坚决反制,奉陪到底。”中国当下的坚决表态已经向全球表明立场,而之所以有这般底气,是因为中国手里有多张底牌待揭。

首先,从中美贸易数据层面看,近年来中国对美贸易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以美元计,2024年全年中国对美进出口贸易占比已降至11.17%,创下了自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的最低纪录。其中,2024年中国对美出口5246.56亿美元,占总出口额比重约14.67%,同样为2001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与2002年峰值时的21.5%相比,下降了6.9个百分点;自美国进口占比降至6.33%,较峰值时下降了4.4个百分点。

其次,从中国经济发展状况看,以统一大市场筑牢经济内循环根基,中国已经形成了对冲美国关税的战略支点。在外部需求减少的情况下,大力提振消费,进行有效益的投资,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据统计,2024年我国有出口实绩的数十万家企业中,接近85%的企业同时开展内销业务,内销金额占销售总额的近75%。国家正加快打通“出口转内销”政策堵点、卡点,扩内需各项政策也在加力扩围,内需市场的容纳效应将日益显现。

第三,从中国未来发展预期看,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决策层对下阶段国际经贸形势有着清醒的认知——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可能对我国贸易、科技等领域造成更大冲击。而为此,中国也做好了相应的对策准备。

中国深化“一带一路”倡议、强化与日韩、东盟、欧盟等经济体的战略协同,积极推进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进程,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构建亚太自贸区对冲美国围堵。中国是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2018年以来,中国对东盟出口占比由12.8%提升到16.4%,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出口占比由38.7%提升到47.8%,且保持较快增长势头。

第四,中国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与新质生产力双轮驱动,构建关税免疫型经济体系。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求侧深度激活”的组合拳,推动产业链向高附加值跃迁,同时释放超大规模内需潜力,形成内外需协同拉动的新发展格局。

接下来,中国还可以通过央行适时降息降准释放流动性,缓解中国企业成本压力;动态调整出口退税范围及力度,设置关税冲击专项补贴;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发挥汇率调节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功能;指导外贸企业灵活运用外汇衍生品工具对冲汇率波动风险,提升套期保值比例……可以说中国心中有数、手上有招。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8日说,过去数日,中方向国内外传递了一个明确信息:中国已做好抵御贸易战的准备,并将变得更加强大。

《人民日报》的表态更加说明中国立场,“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以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应对外部环境调整。”作为负责任的全球大国,要变中国压力为动力,将应对美方冲击视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机遇,以自身的稳定发展,为全球经济发展注入更多稳定性。